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深度探寻文化疗愈的独特力量,3月21日智能控制学院心育工坊开展了“非遗润心·巧手愈见美”为主题的团辅活动。此次活动通过体验非遗手工制作,感受指尖的温度如何融化焦虑,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。
活动现场划分为三个特色体验区。在非遗烧箔画区域,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,将金箔、银箔与天然颜料完美结合。他们运用敲打、拼贴、塑形等一系列精致工序,成功地把金属原本的冷冽质感转化为灵动流动的艺术之美。中国剪纸区则用一抹“中国红”点亮创作热情。学生们跟随老师学习折叠、镂空等技法,将寓意吉祥的纹样化作精美窗花。学生王卓文手持自己的剪纸成品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分享道:“剪纸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,做到‘心静手稳’,一旦剪错一刀就得重新开始。这种高度的专注让我暂时忘却了学业压力。”而在竹编灯笼区,竹篾的清香与经纬交织的韵律相融,学生们在经纬交错的编织中体会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匠心理念,一盏盏灯笼渐次成型,暖光映照下更显温馨。
活动结束后,不少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烧箔画精心装裱成书签,把剪纸作品整齐地贴在宿舍窗前,将竹编灯笼地悬挂于床头。这些小小的举动,让传统之美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。
心理学中的“心流理论”告诉我们,当双手专注于创造时,焦虑会自动退场,成就感会悄然生长。本次活动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心理建设,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,更为学生们缓解压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有效途径。